近期,多只跨境ETF出现高溢价现象,引发市场关注。2月11日,德国DAX ETF、标普油气ETF等多只跨境ETF发布停牌公告,日经ETF和纳斯达克ETF也发布溢价风险提示。部分ETF溢价率甚至高达40%以上。
高溢价背后的原因:供需失衡与市场炒作
此次跨境ETF高溢价现象,与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。由于QDII额度限制,场外申购受限,投资者只能通过场内交易参与投资,导致短期内需求激增,推高了二级市场价格。同时,市场资金的短期炒作行为也加剧了溢价现象。例如,标普油气ETF(159518)在停牌前一天大涨5.72%,成交额高达15.51亿元,换手率更是达到353.11%。德国DAX ETF(159561)的情况也类似,开盘27分钟内成交7.06亿元,换手率达到175%。
基金公司应对措施及风险提示
面对高溢价现象,基金公司纷纷采取措施进行应对。部分基金公司对溢价较高的ETF实施临时停牌,并表示将根据溢价率情况采取增加停牌次数、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,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。同时,多只跨境ETF发布风险提示公告,提醒投资者注意高溢价风险以及其他潜在风险,例如汇率风险、市场波动风险、流动性风险等。
QDII基金限购的影响及市场展望
目前,QDII基金的限购政策也是导致跨境ETF高溢价的重要因素。虽然部分QDII基金已经恢复申购,但额度限制仍然存在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2月11日收盘,仍有5只跨境ETF溢价率超过10%,13只超过5%。
投资者需谨慎:规避风险,理性投资
跨境ETF虽然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全球市场的机会,但也存在诸多风险。投资者在投资跨境ETF时,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避免盲目跟风,并注意规避汇率风险、高溢价风险、市场波动风险等。高溢价率、高跟踪误差、高换手率是规模较小的跨境ETF普遍存在的现象,投资者需谨慎选择,并做好风险管理。
未来展望:监管加强与市场规范
为了维护市场秩序,保护投资者权益,预计监管机构未来将加强对跨境ETF市场的监管力度,规范市场交易行为,并引导基金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高溢价现象。同时,随着QDII额度的逐步放开,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,跨境ETF溢价现象有望得到缓解。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,理性投资。